“步老邀我訪煙舟,冬日艷陽吐暖流。按跡循蹤探舊址,追賢逐夢啟新途。烽火弦歌銘青史,宏圖偉業續春秋。江山萬里賴俊杰,遍栽大木振神州?!?020年11月9日,學校黨委副書記、紀委書記易石秋來到平江縣童市鎮煙舟村,尋訪學校前身之一——岳郡聯立中學。
煙舟村,地處平江縣的正中心。村落群山環抱形似舟,在春秋多霧的季節,山下山嵐飄逸,山巔云蒸霧煮,此時的村子,就像一葉綠色的小舟,在云霧中浮游。故得名煙舟。
煙霧蒙蒙水自流,一舟風雨寫春秋。斷壁殘垣今尚在,熱血山河夢難留。因村寨海拔較高,四面環山,易守難攻,且村民在險要處設卡據守,煙舟成為平江焦土中最后一塊凈土,啟明女校、湖南岳郡聯立中學便先后遷至煙舟,為煙舟源遠流長的文脈增添了一抹亮色。1937年,日本全面侵華,平江四次淪陷。1938年,日軍攻陷武漢逼近岳陽,湖南岳郡聯立中學時任校長李航寰,指揮岳陽地區各縣市三百余人學生向后方緊急疏散。1939年5月,學校本部和高中部全部搬遷至平江鐘洞,正式恢復岳郡聯中。至1942年的四年中,由于戰局反復,湖南岳郡聯立中學在平江各地不停地重復著疏散、搬遷、復課,與日寇頑強地抗爭。至1944年,湖南岳郡聯立中學三分部定址煙舟蘇輿故居,開始了為期兩年的煙舟辦學歷程。當時長沙及其以北地區中學全部撤至湘中、湘西南一帶,岳郡聯中成為屹立在湘北前線唯一一所完全中學,填補了當時湘北戰區中等教育的空白。因為年代久遠,湖南岳郡聯立中學在平江各地輾轉辦學的痕跡大部分被歲月抹平,僅留下煙舟村的三分部駐地在殘桓斷壁間訴說著這段往事??箲饎倮?,湖南岳郡聯立中學于1946年撤回岳陽市,為了平江學子就讀的方便,將平江籍學生留在平江本地創辦湘北中學,1950年更名為平江二中。撤回岳陽的學生仍保留岳郡聯中,解放后更名為岳陽市一中。
山圍云繞茶花開,窗明幾凈書香來。八十年前烽火路,至今依然是我家。如今煙舟村正走上新農村小康生活的發展道路上。整潔干凈的鄉村公路、環境優美的省級合格學校、生意興隆的農家土菜館、互聯網+的農村淘寶店、讓孩子能遨游書海的圖書室….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煙舟村舊貌換新顏,處處都能感受到綠樹環繞、鳥語花香,真切領略到鄉村的美麗風光。交水建設不斷加強。修一條路、美一片景、富一方百姓。2014年,村支委將5.5公里長的主干村級公路拓寬一米,確保老百姓出行暢通無阻。農村教育不斷提升。村委會積極向政府和社會獲取支持,修建了綜合教學樓、教師宿舍樓、運動操場,并引進了現代電教學設備,擴大了操場面積,完成了體育運動場所的硬化和完善,2015年煙舟村小學通過省級合格學校驗收。農村文化蓬勃發展。煙舟村天貴圖書室于2013年將農家書屋與私人藏書創新結合成立,目前圖書室擁有藏書8000余冊,并榮獲全省2013—2015年示范農家書屋榮譽稱號。有夢想,精神家園才不會荒蕪;有夢想,才有前行的動力。一路一風景、一村一幅畫。煙舟村以實際行動,以加快鄉村振興為契機,鞏固環境治理成效,持續完善配套,不斷提升“顏值”、厚植“家當”,努力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描繪的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?!钡拿利愋锣l村。
2019年,煙舟村在上級黨委和政府大力支持下,成立了煙舟歷史文化生態旅游開發公司,對原啟明女校辦學舊址(大石板屋場)和湖南岳郡聯立中學(上大屋)辦學舊址實行搶救性的維修保護及以上兩個學校的歷史資料挖掘、搜集、整理、展覽。目前已基本完成展館布展和歷史資料的收集。此次煙舟村召開市縣鎮調研煙舟村文化旅游開發座談會,意在將煙舟村的辦學、抗戰、革命文化充分挖掘出來,將民俗、傳統、現代有機融合起來,將飲食文化、視覺文化、信仰文化統一起來,展現煙舟村三色(綠色植被、紅色基因、金色茶油)旅游文化。
中國有個平江縣,平江有個煙舟村,煙舟有個大屋場。煙舟,未來會更美好!